目录导航:
- 魏国为什么分为东魏西魏
- 东魏和西魏是哪个民族建立的
- 北魏什么时候灭的
- 北魏北齐是什么时代
- 北齐历史
- 北朝分为哪几个朝代
- 北魏晚期西魏初的年代
- 南北朝北朝详细历史
- 南北朝时期时间轴
北魏分为东西魏,是因为高欢和宇文泰分别在邺和洛阳扶持了两个皇帝,互相攻击,而不能统一。从此,中国进入了政局混乱,民不聊生的南北朝时期。
西魏和东魏由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分裂而成,西魏和东魏的国号也都是“魏”,两个国家均视自己为北魏的正统继承者,后人以地理位置为区分将在西部的称为“西魏”、在东部的称为“东魏”。所以东西两魏是两个不同的国家,也不是一个魏国的不同表述,不同于东、西两汉和东、西两晋的继承关系,而是处于一种分裂的状态。
东魏和西魏是哪个民族建立的由鲜卑人建立的。
西魏(534年-556年)由鲜卑人宇文泰建立
东魏(534年-550年)由鲜卑化汉人高欢建立
鲜卑族
鲜卑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兴起于大兴安岭,属东胡族群,蒙古语族,是魏晋南北朝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秦汉之际,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分为两部,分别退保乌桓山和鲜卑山,均以山名作族名,形成乌桓和鲜卑,受匈奴统治,所以鲜卑一些风俗习惯与乌桓、匈奴相似。
鲜卑族建立的
公元386年-58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北朝”时期,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朝代。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
高欢立魏孝文帝的曾孙元善见为帝,东魏开始。
宇文泰毒死了魏孝武帝,改立魏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为帝,西魏开始。
高欢之子高洋强迫魏孝静帝禅位,东魏灭亡,北齐开启。
宇文护强迫魏恭帝禅让给宇文泰的三子宇文觉,西魏灭亡,北周开启。
北魏什么时候灭的北魏灭于534年。永熙三年(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接受孝静帝禅让,建立北齐。
北魏的建立时间是386年,灭亡时间是534年,建立者是拓跋珪,都城先设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后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
原因是拓跋珪成功统一了北方各族,建立了北魏政权,平城是北魏的首都;之后由于统治需要和地理位置的优势,北魏迁都到了黄河南岸的洛阳。
值得一提的是,北魏虽然在534年灭亡,但实际上其统治影响一直延续到了北周时期。
534年为高欢所灭。
534年北魏孝武帝被高欢所逼,自洛阳逃入关中。高欢另立魏宗室元善见为帝,迁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境内),史称东魏,历17年。
东魏天平二年(535)据关中的宇文泰杀孝武帝,另立魏宗室元宝矩为帝,都长安,史称西魏。
公元534年灭亡,原本投入尔朱荣帐下的六镇将领纷纷独立,各自起兵。如高欢在河北一带发展,最终将尔朱氏取而代之,关中的宇文泰也兴起,北魏政权最终宣告灭亡。
534年灭亡,由尔朱荣所灭。
528年,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把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政权的汉族大家消灭殆尽。534年,高欢立元善见做了皇帝,即孝静帝,并迁都于邺,这就是历史上的东魏政权,北魏灭亡。
从499年孝文帝去世开始,北魏就开始腐化,并陷入了内忧外患之中,最终在534年灭亡。
北魏北齐是什么时代中国南北朝
北魏(386年—534年),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王朝。也称“拓跋魏”“元魏”,鲜卑族拓跋氏所建,传12帝(列入正史帝纪者)。
北齐(550年~577年),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政权之一,由东魏权臣高欢次子高洋所建。历经六帝,享国二十八年。因皇室姓氏为高氏,故又称高齐。
北齐历史北齐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割据政权,由东魏权臣高欢次子高洋所建建都邺城。
北齐历经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髙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六帝。享国二十八年。
东魏权臣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继专魏权,将篡未篡之时,被家奴刺杀。其弟高洋袭位,废掉东魏的傀儡皇帝孝静帝,于550年即位。国号齐,建都邺城,史称北齐。
北起继承了东魏所控制的地盘,占有今黄河下游流域的河北、河南、山东、山西以及苏北、皖北的广阔地区。同时与其并存的王朝有西魏、北周、梁、陈等。
天保(552年)以后高洋连年出塞,伐库莫奚,俘获很多人。天保四年大败契丹,俘虏十多万人口,杂畜数百万头。天保五年击败山胡。天保五到六年连续大败柔然,筑长城自幽州至恒州900多里。大量人口、牲畜的虏获有利于北齐国力的增强。南朝梁正当侯景之乱后,国势骤衰。天保三年,北齐兵锋南抵长江。以后曾两度兵临建康城下,都被陈霸先击退,但其疆土已经扩展到淮南,终与陈朝以长江为界。高阳即位初期,政治清明,人得尽力。此时北齐的农业、盐铁业、瓷器制造业相当发达,是同陈、西魏鼎立的三个国家中最富庶的。几年之后,高洋就腐败起来,整日沉湎于酒色,动用十万民夫修建三座十分豪华的宫殿,他在位后期,对人民的压迫更重。由此,朝政腐败,国势衰落,军力削弱。但是,高洋虽然昏庸尚能任用汉人士族,如杨愔为宰辅,所以时有“主昏于上,政清于下”的说法。北齐天保十年(559年),高洋死,时年31岁。
北齐废帝高殷(545年——561年),高洋长子。高洋临终委托六帝高演照顾他,使高演位高权重,令他产生了觊觎皇位的野心。终于在560年,高演发动政变,高殷被废为济南王,次年被杀,十年十七岁。
高演(535年——561年),高洋同母弟。高演在位期间,文治武功兼盛,关心民生,轻徭薄赋。即位的第二年,高演重病而亡,为了保住儿子高百年的性命,传位给九弟长广王髙湛。
髙湛(537年——568年)是高演同母弟,即位后还是杀了高百年。髙湛昏庸无能,沉湎于酒色,不思国事,565年传位于太子高纬 自任太上皇,最后因酒色过度而死,十年三十二岁。
高纬,昏庸无能,整日沉湎于酒色,诛杀忠臣兰陵王,又于武平三年(572年)六月,杀死大将斛律光。周武帝得到斛律光被害的消息极为高兴,下令大赦境内,于577年攻入邺城,灭了北齐。
北齐(550年-577年),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割据政权,由东魏权臣高欢次子高洋所建,建都邺城。因皇室姓氏为高氏,故又称高齐。历经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六帝,于577年被宿敌北周攻灭,享国二十八年。
东魏权臣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继专魏政,将篡未篡之时,被家奴刺杀。其弟高洋袭位,废掉东魏的傀儡皇帝孝静帝,于550年(庚午年五月戊午日),即帝位。国号齐,建元天保,建都邺(今河南安阳北),史称北齐。
北齐继承了东魏所控制的地盘,占有今黄河下游流域的河北、河南、山东、山西以及苏北、皖北的广阔地区。同时与其并存的王朝有西魏、北周(取代西魏)、梁、陈(取代梁,但只占有前者部分领土)等。北齐天保三年(552年)以后,北击库莫奚、东北逐契丹、西北破柔然, 西平山胡(属匈奴族), 南取淮南,势力一直延伸到长江边,这时北齐的国力达到鼎盛。武成帝昏庸好色,北齐国力大衰,不久去世,由后主高纬继立。高纬同其父昏庸好色,国政混乱,还诛杀名将斛律光。之后北齐被陈攻下淮南,并在577年亡于北周。
北齐的核心主要为六镇流民及关东世族, 其军力比较强盛。由于其源头六镇流民偏向鲜卑化以及统治者为鲜卑化汉人的原因,使得北齐主要提倡鲜卑文化。北齐的农业、盐铁业、瓷器制造业都相当发达,是同陈、北周鼎立的三个国家中最富庶的。北齐继续推行均田制,大体上与北魏相同,但也略有变化。
北朝分为哪几个朝代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朝代。
1、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
2、东魏(534年―550年)北朝朝代之一,从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建都邺(今河南安阳北至河北临漳南),以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为别都,高欢坐镇晋阳遥控朝廷,有今河南汝南、江苏徐州以北,河南洛阳以东的原北魏统治的东部地区,东魏历时十七年。
3、西魏(535年―556年),中国南北朝时期由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由宇文泰拥立魏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为帝,国号“大魏”与高欢所掌控的东魏、南梁对立,建都长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政权实由宇文泰掌握。至557年被北周取代,经历两代三帝,历时二十二年。
4、北齐(550年—577年),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割据政权,由东魏权臣次子高洋所建,建都邺城。因皇室姓氏为高氏,故又称高齐。历经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六帝,于577年被宿敌北周攻灭,享国二十八年。
5、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称后周(唐宋以后鲜用),宇文周。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其子宇文觉在其侄子宇文护的拥立下正式建立。历五帝,共二十四年。
北朝(386年—581年),指中国南北朝时期存在于北方五个朝代的总称。
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继承北周疆域的隋由于灭亡南朝陈,完成了统一大业,所以没被称作北隋,而是被后世称为隋朝)。从北魏统一北方开始到隋文帝建立隋朝为止,与南方地区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对峙,合称南北朝。唐朝官修正史 尊奉南北朝共为正统。
北周大定元年(公元581年)二月,周静帝帝位禅让于杨坚,即隋文帝,建立隋朝,北朝结束。
北朝结束了中国从八王之乱起将近一百五十年的中原混战的局面。后世的隋唐两朝都是继承了北朝,他们的开国皇帝们的祖先都是北朝名贵,并且又从军事和政治制度等各个领域都沿袭北朝并加以更好的发展和创新,奠定了隋唐盛世和民族大融合的基础。
北魏晚期西魏初的年代西魏其他含义
南北朝时期由北魏分裂出来的地方性王朝
西魏(535年―556年),南北朝时期由北魏分裂出来的地方性王朝。元宝炬在以宇文泰为首的诸臣支持下登基为帝,国号“魏”。与高欢所掌控的东魏和南朝梁对立,建都长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至557年被北周取代,经历两代三帝,历时二十二年。
南北朝北朝详细历史南北朝是指从公元420年~公元589年间,南朝与北朝的合称。北朝的朝代有:北魏,北魏又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然后是北齐取代了东魏,北周取代了西魏,北周又灭掉了北齐。南朝则比较简略,先后是宋、齐、梁、陈。
十六国后期,一个极为落后的少数民族鲜卑族拓跋部落逐渐强盛起来,北魏道武帝拓跋圭从386年建国之初,就非常重视 汉族文化,很快,在他的亲汉举措不久打败后燕入主中原,在建立北魏政权(386-534年)之后,又消灭各割据政权,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部中国长期混战的局面。中国北方开始进入北朝时期。
按照史家的习惯,公元439年,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往往被视为北朝的起始之年。
北魏立国一百五十年,历经9代12帝,是南北朝历史影响最大的一个王朝
公元423年十一月,北魏世祖拓跋焘(被后人追谥为太武帝)即位。在他统一北方期间,北方已经逐渐开始恢复了生产力,中原百姓民心也倾向于北魏。太武帝非常善于使用骑兵,先后多次引轻骑兵攻伐大漠,击溃 柔然,柔西逃。后者便成为后来 威震欧洲的 阿尔瓦人。灭亡了赫连夏, 北燕, 北凉,又西逐吐谷浑赶出中原,北方统一。
北魏前期以平城(今山西大同)为都,后来孝文帝大举实行汉化,政治中心也迁徙到中原腹地洛阳。
北魏初期,实行宗主督护制,从5世纪下半期开始,其汉化趋势加快,开创了北魏黄金时代的正是 北魏孝文帝 元宏。公元493年孝文帝迁都 洛阳,在迁都洛阳的同时,孝文帝将鲜卑族拓跋姓氏改为元,此外他还禁止使用鲜卑语,禁止穿带鲜卑服饰,并颁诏宣布吸收汉族文化。孝文帝企图通过限制自身文化,来达到与汉族融合的目的。孝文帝实行三长制,颁布均田制,迁都洛阳,推行了一系列改革鲜卑旧俗的措施。通过孝文帝的一系列改革,使得汉族的先进文化及先进的 政治制度完全融入了北魏的统治中,中国的北方已经开始进入了其 民族融合的阶段。
孝文帝死后,由于部分守旧贵族和鲜卑武人的反对。北魏统治者逐渐废弃了以前的民族和解政策,又恢复了鲜卑族的特权,于是新的矛盾产生了,北魏开始逐步走向衰落。孝明帝正光四年(523年),六镇起兵,北魏陷入分裂和内战。给中国历史吹入融合新风的鲜卑族逐渐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大家族中。不久,连鲜卑族姓氏也烟消云散。但企盼民族大融合的孝文帝的美好意愿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廊中镌刻出不可磨灭的丰碑,昭示出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性进程。
北魏孝武帝末年,权臣高欢、宇文泰将北魏辖区切割成东、西两块。东魏(534-550年)以邺城为都,历1主16年,西魏(535-556年)都长安,经3帝,共享国22年。东、西魏先后被北齐(550-577年)和北周(557-581年)取代。北齐是鲜卑化汉人高氏所建的政权,立国28年,有3代6帝。公元577年,周灭齐,北方重新统一。北周是宇文鲜卑人统治的王朝,历3代5帝,计24年。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废静帝自立,改国号为隋,是为文帝,北朝结束。最终由北方的隋朝(统一之前也叫北隋)灭 南朝陈,重新统一了中国。 南北朝结束。
南北朝时期时间轴魏晋南北朝主要分三个阶段,三国时期(220年-280年),两晋(265年-420年)与南北朝(420年—589年)。
1、三国时期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及孙吴三个政权。汉末三国战争不断,使得中国人口急剧下降,经济严重受到损害,因此三国皆重视经济发展,加上战争带来的需求,各种技术都有许多进步。
2、两晋时期
晋朝(265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属于六朝之一。分为西晋(265年-316年)与东晋(317年-420年)。司马氏在三国时期为曹魏世族,高平陵事变后掌握魏国政权。265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国号晋,即晋武帝。
280年,西晋灭孙吴而统一天下,但是和平稳定的局面只维持了短短的十几年。晋惠帝继位后朝廷渐乱,领有军权的诸王纷纷争权,史称八王之乱。晋朝元气大伤后,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316年,西晋灭亡,北方从此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3、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420年—589年)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因为南北两势长时间对立,所以称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北朝(439年 —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答案如下:
公元256年,司马炎篡位,是谓西晋。公元316年,由于“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影响。迁都建康,史称东晋。至公元420年。
420年至589年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梁)。
魏晋南北朝始于三国,终于隋朝。是中国三国后期的重要历史时期,奠定了民族融合的基础。